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压轴曲目定为披头士乐队的名曲《hey jude》,由这首歌曲的创作者、前披头士乐队的主唱保罗·麦卡特尼亲自献演。这首歌曲于1968年发行,传说是保罗·麦卡特尼在约翰·列侬离婚期间,为安抚约翰·列侬的儿子朱利安所创作。一经推出,就成为了当年的冠军单曲。伦敦奥运会的压轴节目为什么选择一首既不宏大也不热烈的歌曲《hey jude》?这首歌传达出的平凡人的迷惘、悲伤、执著、热情和希望,对今天的世界又有什么价值?其实,平凡人所遭遇的正是每个运动员所遭遇的,奥运精神或许并不在于塑造英雄,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在生活中得到激励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今晚,我们每个人都是jude。
在披头士成立50年后,在他们解散40年后,在约翰·列侬遭枪杀30年后,在乔治·哈里森逝世10年后,披头士依然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摇滚乐队。50年前,披头士的四个男孩从利物浦走向了世界;如今, “披头士”则滋养着利物浦。
1964年,披头士在拍摄电影《A HARD DAY’S NIGHT》。影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披头士一天的生活:在经纪人和经理安排带领下,披头士从利物浦乘火车出发,到外地参加一次电视台的现场演出。影片真实再现了当年Beatlemania的狂热情形
1961年4月1日,约翰·列侬在德国汉堡街上。披头士的汉堡之旅,让四个男孩不仅认识了性、毒品、摇滚乐,还开始真正学会如何取悦观众
1964年1月16日,巴黎。约翰·列侬在宾馆房间里弹吉他,坐在中间的是披头士当时的经纪人布莱恩·爱普斯坦
四个小伙在20多岁的时候组成了披头士乐队,当时他们还远未成熟,性格也尚未定型,这让他们能够以团体的形式生活和 工作。十年过去了,他们成长为完全不同的人,世界观也产生了巨大差异,于是他们渐行渐远
在披头士传记作者斯皮茨看来,披头士四位成员性格中唯一类似的一点,就是他们都从工人阶级父母的身上继承了极强的工作精神
1964年10月14日,曼彻斯特的阿波罗剧院。登场前的麦卡特尼在咬指甲(摄影/Paul Berriff)
1967年,披头士在Abbey Road录音室录制他们最经典的专辑之一《Sgt. Pepper’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》。左二站着的男子,是披头士专辑的御用制作人乔治·马丁爵士
1964年,披头士抵达美国的肯尼迪国际机场,机场早已聚集了成千上万名粉丝
1964年,披头士乐队在楼顶上拍摄照片
1963年4月25日,披头士在伦敦Croydon的Fairfield音乐厅里表演
1964年3月13日,披头士在拍摄电影《A HARD DAY’S NIGHT》间隙。披头士身后是四位在片中饰演女学生的女演员。最左边哈里森身后是模特Pattie Boyd,两人因拍摄此片坠入爱河
1964年3月13日,披头士在拍摄电影《A HARD DAY’S NIGHT》时
1964年10月14日,曼彻斯特的阿波罗剧院。在表演间隙,麦卡特尼指挥大家将椅子按照火车车厢的样子排成一排,列侬是引擎,而坐在最后的自己则是守卫(摄影/Paul Berriff)
1964年,披头士在美国纽约拍摄大片
1964年,披头士在巴黎巡演期间。因为身体原因,林戈·斯塔尔并没有同披头士一起前往巴黎
电影《A HARD DAY’S NIGHT》的一幕。女歌迷在乔治·哈里森所坐的火车车厢窗外尖叫。
列侬在Mendips的故居,是披头士成员旧居中唯一保持原来风貌的建筑。
因为一首《Penny Lane》,如今的便士街已扬名国际。便士街距离麦卡特尼和列侬的旧居不远,所以成了他们年少时结伴外出的固定地点。
便士街街边的理发店内,贴满了披头士的照片。
“洞穴”俱乐部合伙人之一Bill Heckle。俱乐部外的一整面墙壁上,每块砖都篆刻着一个音乐人的名字,从绿洲乐团、埃里克·克莱普顿到最近的阿黛尔。这些流行音乐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字,紧紧围绕着一块篆刻有“披头士”字样的红砖,向四周蔓延开去。
“洞穴”俱乐部是披头士创团初期表演的地方,如今是全世界音乐人心目中的圣地。
著名的Abbey Road。披头士最后一张专辑《Abbey Road》的封面正是在此拍摄。
披头士录制专辑的Abbey Road录音室。
披头士传奇故事纪念馆某展厅,背景是《Sgt. Pepper’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》专辑封面。
草莓甸(Strawberry Fields)是列侬年少时居住地附近的一个童子军活动场所。
网易纪录片特别策划/2013年6月15日